蜜月的AI的I困期或境将结与O束微软
作为科技巨头微软最亲密的AI合作伙伴,OpenAI似乎正在变成一把双刃剑。最近业内传出风声,微软正悄悄启动备用计划,试图摆脱对OpenAI的过度依赖。这让我不禁想起那句话:商场如战场,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
GPT-4的甜蜜负担
微软确实是把GPT-4玩出了花,从Office套件到Teams会议系统,再到Bing搜索引擎,处处都能看到这位AI明星的身影。但问题是,这就像娶了个花钱如流水的豪门太太,微软开始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了。据内部人士透露,微软研究院主管Peter Lee最近下了个有趣的任务:让1500名研究员中的不少人转战开发"经济适用型"AI模型。
想想也是,GPT-4这样的顶级模型就好比是雇佣了诺贝尔奖得主来接客服电话,太奢侈了。微软目前正在把2000块GPU中的大部分用来训练更小巧的模型,这些"迷你GPT"虽然可能不如GPT-4聪明,但胜在运营成本低得多。这让我想起在Bing产品组的朋友说,他们正在尝试把自家模型整合到Bing Chat里,这招"偷梁换柱"玩得挺有意思。
百亿投资的甜蜜烦恼
微软砸了100多亿美元投资OpenAI,这笔钱确实买到了使用顶尖技术的权利。但正如一位Databricks高管说的那样,当你的产品要面向10亿用户时,GPT-4这种"奢侈品"确实有点吃不消。想象一下,如果每个Teams会议都要GPT-4来转录,每个PPT都要它来生成,这笔账算下来确实吓人。
更微妙的是,微软和OpenAI的关系正在变得复杂。两家公司现在要争夺同一个企业客户市场,这种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的关系,活脱脱就是一出商战剧。我个人觉得,微软这次"Plan B"不仅是为了省钱,更是在为未来的谈判增加筹码。
微软的"瘦身"计划
微软研究院最近挺有意思,他们不再执着于开发GPT-4那样的庞然大物,而是玩起了"蒸馏"技术。就像把威士忌蒸馏成更纯净的酒精一样,他们试图把大模型的知识"蒸馏"到小模型里。今年6月发布的Orca就是个典型案例,据说在某些任务上表现接近GPT-4,但计算资源只要十分之一。
我听说微软产品经理已经在测试用这些"瘦身版"AI处理Bing Chat中的简单查询了。比如总结短文、回答是非题之类的活儿,就不必劳烦GPT-4大驾了。这让我想起我们办公室的咖啡机,普通员工用速溶,重要客户来了才用现磨,微软这是把AI也玩出了"看人下菜碟"的境界。
未来的棋局
说实话,微软这条路走得很聪明。他们一边继续享受OpenAI带来的红利,一边悄悄地准备B计划。就像下棋一样,既要把握眼前的优势,又要为长远布局。Azure云服务已经开始提供Meta的Llama 2等其他大模型,这明显就是在分散风险。
不过话说回来,微软想要完全摆脱OpenAI可能还为时过早。毕竟AI这场游戏,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玩家就那么几个。但微软这个Plan B至少给了自己更多选择权,也让我们这些看客多了一个津津乐道的商战故事。
(责任编辑:图表)
-
朋友们,今天必须得跟你们分享这个令人兴奋的战绩!我们的空单策略简直神准,以太坊空单稳稳赚了30个点,比特币更是夸张地吃下300点行情,总盈利直接干到2500美金!说实话,连我自己都没想到这波行情会这么配合,市场给的机会真是绝了。为什么这波空单能赚得这么漂亮?说真的,这次成功不是偶然。从上周开始我就注意到市场的几个关键信号:首先是机构资金开始流出,其次是链上数据异常活跃。当时我就想,这绝对是个千载难... ...[详细]
-
要说最近加密圈最火爆的故事,那非Ordinals莫属。那个在90万枚代币上押注并坚守至今的"远古巨鲸",如今已经坐拥5000万美元的惊人收益,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点石成金。但说实话,这样的早期矿工现在已经是凤毛麟角了,在整个流通量中占比不到10%。谁在掌控Ordinals的未来?现在的Ordinals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神秘的"钻石手"——分别持有71万和64万枚的大户,他... ...[详细]
-
大家好,我是资深金融顾问小李。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企业融资中一个很实际的问题:当你需要用货物来融资时,到底是选择仓单质押还是动产质押?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企业家朋友。动产质押:传统方式的困境记得去年有个做建材的朋友老张找我诉苦,他用一批钢材做动产质押贷款,结果遇到了大麻烦。银行不仅要派人24小时盯着货物,每次出货还得重新评估价值,手续繁琐得让人崩溃。更糟的是,他的货物在市场行情波动时价值缩水,银行立即要... ...[详细]
-
朋友们,咱们昨天聊ORDI时说它就是个披着羊皮的狼,本质上还是meme币那一套。今天我想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我对ORDI当前状态的真实看法。一则重磅消息引发的市场动荡下午市场突然炸开了锅,Bitcoin Core开发团队放出狠话,说只要他们修复了那个漏洞,Ordinals和BRC-20就得凉凉。这消息一出,ORDI这根"铭文龙头"应声下跌,看得我直摇头。说实话,ORDI这波行情走到现在,我看是差不多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加密市场的行情简直让人眼花缭乱,仿佛一夜之间各个币种都活过来了。作为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韭菜,我不得不说这次行情确实有点不一样。以太坊ETF的资金涌入量创纪录,瑞波币在打赢官司后迎来巨鲸疯狂加仓,而Hyperliquid这个新秀也在稳步攀升。市场情绪这么火热,到底是真实需求还是FOMO情绪在作祟?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。以太坊:机构资金大举涌入,牛市要来了?说实话,周一看到以太坊ETF单日... ...[详细]
-
记得2015年第一次读到V神那份以太坊白皮书时的震撼感。当时谁又能想到,这个被称为"下一代区块链"的项目会经历如此跌宕起伏的成长历程?从最初的Frontier测试网络,到如今PoS信标链的稳定运行,以太坊就像个叛逆期的少年,正在经历从"蛮荒时代"到"文明社会"的蜕变。以太坊的"变形记"作为一个老韭菜,我亲眼见证了以太坊的四大发展阶段。最早的Frontier阶段简直就像西部拓荒时代,网络经常出问题,... ...[详细]
-
币安大动作:BUSD谢幕倒计时,亚洲新贵FDUSD能否站稳脚跟?
这几个月币圈可真不消停!就在CZ刚刚认罪离职的风口浪尖上,币安又放了个重磅炸弹——12月15日起全面下架BUSD。说实话,这个决定虽然突然,但也不意外。毕竟自从今年2月BUSD被监管盯上后,它就像个烫手山芋,让币安焦头烂额了好一阵子。BUSD的告别仪式记得年初那会儿,我还在跟朋友讨论BUSD会不会成为下一个USDT。谁能想到短短几个月,情况就急转直下?现在币安给出的过渡方案还挺人性化的,用户可以选... ...[详细]
-
就在上周,区块链圈又爆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。12月6日那天,波场TRON的创始人孙宇晨在社交平台上发文,字里行间透着掩饰不住的喜悦——这个全球知名的公链平台用户数马上就要突破2亿大关了!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发展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。孙宇晨在文中动情地回顾了这一路走来的历程,他感慨道:"从零开始到即将迎来2亿用户,TRON社区的每个参与者都共同见证了这个奇迹。这份成绩单上写满... ...[详细]
-
兄弟们,昨晚的行情真是太疯狂了!咱们的多单军团在比特币战场上大获全胜,总共斩获700多点利润!说实话,看着账户里的数字蹭蹭上涨,我这心里比喝了蜜还甜。昨夜战况全纪录第一波进攻打得那叫一个漂亮!我们在25787这个关键点位精准布局多单,最终在26200完美止盈。413个点的收益啊,这相当于在赌场里押中了"豹子",简直爽翻天!第二单虽然只是小试牛刀,但26087进场,26145离场,58个点也是稳稳的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第一次听说"元宇宙购物"时,我内心是拒绝的。但亲眼见证过朋友戴着VR设备在虚拟商场里试穿衣服的兴奋劲儿后,我不得不承认:这个数字原住民时代,我们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数字货架上的双重惊喜还记得小时候跟着妈妈逛商场的日子吗?现在,同样的期待感正在转移到虚拟空间。不过这次,我们不仅能买到实物,还能获得独一无二的数字藏品。去年圣诞节,我侄女收到一双特别的耐克运动鞋,实物穿在脚上,NF... ...[详细]